2024-03-01 17:17:17 | 起点排行榜
小年是腊月二十三,也有地方是腊月二十四,而大年就是大家熟悉的大年三十,小年的民间习俗和大年也不相同,那么你知道小年和大年相差几天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年和大年相差几天_小年和大年的区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目录
小年和大年相差几天
小年和大年的区别
小年的民间习俗
小年和大年相差几天
大年和小年,相差6到7天。
小年一般是腊月二十三,也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再过六、七天就是大年三十了。
小年,从字面意思上看有三种解释。一是指农历腊月是二十九天的月份,二是指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第三种解释是指果树结果少,竹木生长慢的年份。作为节日来讲,由于地域风俗的差异,小年在全国各地赋予的含义和习俗也是不同的,比如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也有地方称冬至为小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常说的除夕夜,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南方新年有吃馄饨的习俗,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返回目录
小年和大年的区别
小年大年的日期、习俗均不相同
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节日期间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
<<<返回目录
小年的民间习俗
祭灶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剪窗花
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写春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起点排行榜
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在中原地带,腊月二十三是很隆重的节日,据说这一天灶王会上天去回报人们在这一年中的行为善恶,玉皇大帝便根据灶王的回报,决定奖善罚恶的度数,如此规范人们的行为虽为可笑,但不缺乏心理的暗示作用,是中国民俗中重要的传统文化。
目前,对于祭灶,在很多上了年纪的人眼里仍然是一项重要而神圣的仪式。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祭祀了“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爷,它就会在新的一年里,保佑家庭吉祥如意,这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返回目录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年大约都在春节前一周,以祭灶节前后为小年夜来分,北方多属于农历腊月廿三,南方则多为廿四。不过,吴语区(上海、苏南及浙江)和台湾以大年夜(即除夕)的前一日为小年夜。“小”意指跟大年夜相比非正式,但本节日各地均非常看重,因为完成此节日就代表要正式过年了。包括年前的冬至及拜灶神(若不过小年)均是中华地区极重要的冬季与年度节日。
史例
《后汉书》记载:“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后,暴至巨富。”[1]自是,祭灶风俗就流传下来。唐宋朝时改为腊月二十四祭灶,元、明两代沿袭,到了清代改为“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来北方逐渐演变为二十三祭灶,南方民间仍沿旧习,海上贸易蓬勃的浙江台湾等地延至除夕前一天。后祭灶节演变成今日“小年”。
具体时间
中国幅员辽阔,今各地“小年”或“小年夜”时间多有差异。
北方大部农历腊月(十二月)廿三日过小年;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常是廿四日。吴语区(上海、苏南、浙江)及福建、台湾,以大年夜(农历除夕)前一日为小年夜。十二月廿四附近也恭送灶王爷,称为送神日,但不称“小年”。江淮地区也记元宵节为小年。川渝及西南官话部分地区,三十过小年,正月十五过大年。
习俗
小年起源于祭灶神的传统。今祭灶王爷分两步,先者送,再者接。传说灶王爷平时在人间考察善恶好坏,每年廿四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过去一年所见。为教灶王爷多言好话,常供奉糖瓜、糖糕一类甜点心,时有以糖糊于画像嘴边,今也见巧克力、硬糖等现代甜食。除夕日灶王爷禀报完毕,重回人间、继续考察,是为接迎,多以一张新画像供在厨房,也有用红纸一张,上书“司命灶君”。画像两边时有对联,例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或“敬神如在”。
不过小年而过小年夜的地区,小年夜多与大年夜一样隆重。一者过年时家庭成员都会提前回家,因此小年夜时常已全员到齐,开始围炉团圆;二者女子出嫁,一般不再回娘家过大年夜,故娘家小年夜常加摆宴席,接迎女儿回家。小年夜廿三时多有祭拜玉皇大帝,向天公“辞岁”,此即除夕子时,为表尊敬,愈早愈好。有些地方则在大年夜廿三时祭天,即正月初一的子时,代表庆贺新年,是为“贺正”。今普通人家屋里狭小,无设神桌、祭台,也有直接到庙中祭祀玉皇上帝的。
小年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小年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习俗和活动,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下面是关于小年习俗的一些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1. 扫房子:小年这一天,人们会彻底清扫家中的每个角落,以驱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这个习俗也被称为“扫尘”。
2. 贴春联:人们会在小年这一天贴春联,春联是用红纸写成的对联,上联贴在门楣上,下联贴在门槛上,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到来。
3. 祭灶神:小年这一天,人们会在灶台前祭拜灶神,以感谢灶神一年来的庇佑和保佑。同时,也会给灶神上供,如糖果、水果等。
4. 吃团圆饭:小年晚上,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进团圆饭。这是一种象征着团圆和幸福的习俗,也是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春节。
5. 守岁:小年夜,人们会守夜,不睡觉,以祈求来年平安吉祥。在守岁期间,家人会一起玩耍、聊天、赏花灯等,度过一个欢乐的夜晚。
6. 点灯笼:小年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如红灯笼、彩灯笼等,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以上就是关于小年习俗的一些介绍。小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这些习俗和活动,表达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希望你能在小年这一天,和家人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
2024-01-19 16:17:45
2024-02-19 14:46:57
2024-02-14 11:29:08
2024-02-11 14:05:14
2024-02-04 01:25:03
2024-01-26 09: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