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 > 正文

高血压降压药要如何选择好啊?

2024-02-27 01:05:41 | 起点排行榜

高血压降压药要如何选择好啊?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起点排行榜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血压降压药要如何选择好啊?

高血压降压药要如何选择好啊?

一般来说,理想降压药的标准是:①疗效确切,能全天24小时平稳持久地控制血压;②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易为患者接受和坚持;③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性生活质量;④不影响患者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的代谢;⑤能够预防和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血管结构的改变;⑥价格适宜,效价比高,且不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

下面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5类一线降压药的适应症和副作用作一简单介绍,希望对高血压患者有所帮助。

1. 钙通道阻滞剂(CCB):临床最常用的降压药,常用的药物有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等,俗称地平类。主要通过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使血压降低,降压效果明确,药效呈剂量依赖性,且不干扰糖脂代谢,适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尤其适用老年高血压伴心绞痛、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及合并肾脏损害的患者,不良反应为血管扩张所引起的头痛、颜面潮红、踝部水肿、齿龈增生等。由于CCB扩张血管降压会导致反射性心率加快,使血流动力学波动并可能抵抗其降压作用,故应尽量使用长效制剂,其降压平稳持久有效,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依从性高。CCB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应避免用于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非二氢吡啶类CCB有明显的负性传导作用,存在II°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病窦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应慎用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䓬;同时,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可诱发或加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2.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较多的是阿罗洛尔、比索洛尔、美托洛尔,俗称洛尔类。适用于心率增快(﹥80次/分)等交感活性增高表现的轻中度高血压以及伴有冠心病或慢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对以舒张压偏高为主的高血压可优先选择使用。此外,对焦虑症引起的高血压,以及精神因素占主要作用的高血压也可优先选择。价格适中,可单用或与其他降压药物联用以控制血压。对于慢性心衰的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由极小剂量起始。对于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在降压同时应减慢静息心率至55~60次/分。优化的联合治疗方案是β受体阻滞剂与长效二氢吡啶类CCB联用。副作用是干扰糖、脂代谢和诱发高尿酸血症;对伴有窦性心动过缓、II°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等应为禁忌。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监测血糖、血脂水平,定期评估血压和心率,有效进行血压以及心率管理,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培哚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俗称普利类。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强烈的收缩血管的物质,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角”之一。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以此来降低血压,效果明确,且不干扰糖脂代谢。此外,ACEI还可以扩张肾小球的出球小动脉可有效减少尿蛋白排泄量,以及抑制组织内的血管紧张素II,因此除了降压之外,ACEI还有另外两个独立的作用:降尿蛋白和延缓肾损害(保肾)。适用于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和肾功能不全(血肌酐<3mg/L)、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尽量选择长效制剂以平稳降压,若单药治疗对血压控制不佳,则应考虑加量或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禁止ACEI与ARB联合使用。禁忌症为妊娠高血压、高血钾及双侧肾动脉狭窄。ACEI的副作用有干咳、血钾升高、血肌酐升高等。东亚人干咳的发生率尤其高,一些人常常因为干咳而不得不停药。血钾升高和血肌酐升高的发生率并不高,但一旦发生比较危险,所以更受关注。治疗应定期复查血钾、血肌酐与eGFR。若发现血钾升高(>5.5mmol/L)、eGFR降低>30%或血肌酐增高>30%以上,应减小药物剂量并继续监测,必要时停药。

4.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临床应用最多的有氯沙坦、坎地沙坦、奥美沙坦等,俗称沙坦类。和ACEI一样,ARB也有降压、降尿蛋白、保护肾脏等三大作用,适应症也和ACEI一样,但ARB比ACEI要安全的多,没有干咳的副作用,血钾和血肌酐升高的副作用也要轻的多,尚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因此药物价格较高。常规剂量ARB可降低1~2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4周后血压不达标者,可增加剂量或联合利尿剂或CCB。

5. 利尿剂:临床常用的是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疗效好,价格低廉。单用利尿剂治疗的高血压,一般以中小剂量(如氢氯噻嗪12.5~25mg或吲达帕胺1.25或1.5mg)作为初始治疗。若中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不能使血压达标,不建议继续增加剂量,应在此基础上加用ACEI/ARB或CCB。利尿剂可致电解质紊乱,故需注意监测血液电解质水平的变化。由于有干扰糖、脂代谢的作用和诱发高尿酸血症,故对糖尿病、高血脂症和痛风患者慎用。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可能增加糖尿病易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应尽量避免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高血压降压药要如何选择好啊?

高血压有哪些新型降压药可用?为你介绍3种,各有特色,优势明显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通过严格自律的生活调理无法有效控制血压到达标水平的,通常都需要服用降压药物来加强血压的控制,我们经常为大家介绍各种各样的降压药,比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倍他乐克,氢氯噻嗪,缬沙坦等药物,都是在临床上应用多年的降压药,有朋友想知道,除了这些老牌的降压药物以外,还有哪些新型的降压药可以用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3个临床上经常应用,也相对较新的降压药,大家在用药选择时,也可以作为参考。

说起地平类药物,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药物,但相对于这些地平类药物,贝尼地平是一类较为新型的地平类药物,在药物作用方面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不同的地平类药物作用时间不同,最早上市的硝苯地平,就属于短效的降压药物,目前常见的剂型都是通过制成缓控释制剂来发挥其长效的降压作用,而之后上市的氨氯地平,本身就是半衰期长达17~35小时的药物,普通片就可以起到长效控压的作用,每天服用一次即可。

相比于氨氯地平,贝尼地平同样也是一个普通片就可以起到长效控压作用的新型地平类药物,但贝尼地平的长效,并不是通过半衰期时间长来实现的,贝尼地平的血浆半衰期只有0.9~1.7小时,但这个要去就高度的脂溶性,能够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紧密结合,解离速度缓慢,从而发挥其长效降压的作用。这就决定了贝尼地平能够迅速起效,还能够长效控制,是更具优势的降压药物。

大家都知道地平类降压药属于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类(CCB)药物,通过抑制钙离子的细胞内流发挥作用,但不同的CCB类药物,其拮抗的钙离子通道类型也有所差别,通常细胞的钙离子通道有3种,与其他地平类药物不同的是,贝尼地平属于3种通道都能抑制的CCB类药物,因此,不但对外周血管有舒张作用,对于肾脏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也有一定的扩张作用,因此,在降压的基础上,还有减轻肾脏压力,改善微量蛋白尿的护肾效果。

除此之外,在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方面,贝尼地平也比其他的地平类药物有更高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来自于其对血管细胞的高亲和力和对血管的高度选择性,对于冠心病合并变异性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相比其他的地平类药物,贝尼地平是更佳选择。

从药物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药物属于沙坦类的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同时这个药物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具有全新的化学结构,属于非肽类AT1受体拮抗剂类药物。

阿利沙坦酯是一个前体药物,所谓前体药物,是指该药物本身并不具有药理活性,而是在体内通过一定的代谢结合以后,其代谢物才具有药理活性的药物。阿利沙坦酯通过经过大量存在于胃肠道的酯酶代谢而产生活性代谢产物,这个产物能够高选择性的与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血管紧张素导致的血压升高的作用。

这个药物的优点在于,虽然是前体药物,但药物并不经过肝脏代谢,减少了对肝脏的影响和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能够长效保持控压作用,对于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都有很好的降压药作用,在24小时内服用一次,就能够起到平稳的降压药作用,血压峰谷比可达60%以上。

阿利沙坦酯的活性代谢产物与氯沙坦的活性代谢产物一致,但其代谢途径更简单,不会产生氯沙坦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无关产物,因此,降压效果更明确,用药相对安全性也更高,同时,这个药物对于降尿酸也与氯沙坦钾有相同的效果,在降压的同时,对于高尿酸患者有一定的降尿酸作用。

沙库巴曲缬沙坦一个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新型降压药物,但它却并不是一个复方制剂,这个药物是由沙库巴曲与缬沙坦按照摩尔比1:1组成的双活性物质共晶体,因此,在药物分类上,这个药物不属于复方药物制剂,而是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类药物。

这个药物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缬沙坦的作用)的同时,沙库巴曲在体内的活性产物能够抑制脑啡肽酶活性,从而促进利钠肽系统的活性增强,从而达到降压和保护靶向器官的作用,而缬沙坦又恰好抵消了的利钠肽系统活性增强导致的RASS激活,两个药物协同起效,在降压的同时,对于心脏、肾脏、血管等靶向器官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对于老年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衰,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1到3期,高血压合并肥胖的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都是非常适合使用的降压药,特别是在心衰患者的维持治疗中,沙库巴曲缬沙坦替代沙坦类或普利类降压药,与其他心衰治疗药物合用,对于心衰患者改善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高血压降压药要如何选择好啊?

“低压”高的高血压,吃哪些药可以起到降压的效果?

低压,也就是舒张压,这种情况在中青年人群中比较多见,少数老年人也可以见到。如果仅是单纯的低压增高的话,常说明是处于高血压的早期阶段,是由于交感神经长期处于过度激活状态造成的。

主要有哪些原因容易引起交感神经过度过度激活?

1.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状态容易造成交感神经激活,引起血管升高,进而使血压升高。

2.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也是引起交感神经激活的因素之一。

3.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饮食、体重超标者也是属于长期交感神经活跃的重要危险人群。

由此可以看出,造成舒张压升高的因素主要还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失衡。

所以,低压高人要想降压,除了必要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比索洛尔,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外,改善生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例如,规律运动、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营养过剩、维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限制钠盐摄入等等都有利于控制血压。

我们在用药咨询时,经常有患者问到这个问题,高血压患者高压不高,低压高,吃哪种降压药比较好?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临床上把这类“低压高”的高血压称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即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大约占所有高血压的20%,这种高血压多见于年轻人、男性、吸烟、长期静坐以及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糖尿病、腹型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可损伤血管和人体的多个器官,对身体的损害是全方位的,最容易受累的器官包括心、脑、肾、眼,长期高血压不加以控制,会引起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最终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失明,有研究表明,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同样可增加靶器官损伤和心血管事件风险,但其不良作用要弱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压升高)和混合型高血压(低压和高压同时升高),所以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一定要进行干预,不能置之不理。

对于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治疗,首先应该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善:减轻体重、减少工作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和良好的作息规律,这些都是降低舒张压的有效手段。

从血压形成的机制来说,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为外周小动脉阻力和心率,也就是说外周小动脉阻力越大,心率越快,舒张压就越高,当改变生活方式无法有效控制舒张压时,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应优先选择能够降低外周小动脉阻力和心率的降压药,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都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降低,我们缺乏能够选择性降低舒张压的药物,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对降低舒张压疗效较好的药物,以方便大家选择: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地平类降压药可有效降低外周小动脉阻力,对降低舒张压有较好的作用,但短效地平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尼群地平片等,降压同时可反射性地加快心率,从而对舒张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优选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片、拉西地平片等长效降压药,既能降低外周小动脉阻力,又对心率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心率不快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

普利类和沙坦类:普利类(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和沙坦类(厄贝沙坦,缬沙坦等)降压药既可扩张动脉血管,又可扩张静脉血管,可有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其降压作用不影响心率,同样适用于心率不快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

β受体阻断剂:多数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因此不推荐单纯舒张压增高的患者使用,但其中卡维地洛既可阻断β受体,又可阻断α受体,可减慢心率,并有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因此适用于心率偏快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起点排行榜

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既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又不增加心率,或者减慢心率,对于心率偏快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也是不错的选择。

利尿剂:利尿剂(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可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因此不推荐单纯舒张压增高的患者使用。

总之,对于心率偏快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推荐选择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或卡维地洛,对于心率不快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推荐选择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由于利尿剂及多数β受体阻断剂会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因此不推荐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使用。

综上,低压高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尤为重要,需要长期坚持。另外降压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以便调整降压方案。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为大家带来的高血压降压药要如何选择好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与“高血压降压药要如何选择好啊?”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