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5 06:05:05 | 起点排行榜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指春节。春节的风俗有: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
桃符
。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
上古时代
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
中华传统文化
精华。起点排行榜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
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
中华民族
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
中华文化
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
法定节假日
。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指春节。
意思就是说,每当正月初一这一天,太阳刚刚升起,千家万户就把旧的桃符换下,来贴上新的桃符!寓意着辞旧迎新,万象更新的景象!
这首诗是宋代
王安石
写的
《元日》
描写的是春节时的情景。从诗文中的关键词爆竹、岁除、桃符可以看出这些都是我国传统佳节春节时的年俗,只有在春节时人们才会燃放鞭炮,守岁,张贴春联。
这首诗的译文为: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
屠苏酒
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换桃符,放爆竹,喝屠苏酒。
1、换桃符
桃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在纸上画上两神的形象,装饰或贴在门头,以祈求好运。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2、放爆竹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说鞭炮是用来驱赶一个叫年的怪物的。午夜时分,新年钟声响起,鞭炮声响彻全国。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吉祥如意。
3、喝屠苏酒
屠苏酒,是在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酒品,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
扩展资料:
春节其它习俗:
1、压岁钱
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春节习俗之一。压岁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2、守岁
守岁,又称照虚耗、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新年前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桃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放爆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屠苏酒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2024-01-19 16:17:45
2024-02-19 14:46:57
2024-02-14 11:29:08
2024-02-11 14:05:14
2024-02-04 01:25:03
2024-01-26 09: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