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5 23:16:10 | 起点排行榜
重量不同。
被子是床上用品的一种,是面积足以覆盖人体、长方形的布料,一般用作睡眠时保暖,被子通常由被套或者被单包着棉絮而成,用棉做的被子叫做棉被。除棉被外,也可以用羊毛、蚕丝或者丙烯酸纤维等人造纤维制造。
睡觉时盖在身上的东西,一般用布或绸缎做面,用布做里子,内装棉花或丝绵、羽绒等。
赵树理
《
邪不压正起点排行榜
》:“他走进套间里去,见聚财搭着个被子躺在床上。” 康濯 《我的两家房东》:“这会才买点布,盘算着缝个被子。”
纺织品行业按其终专用途可划分为三个产业,即服装用纺织品业、产业用纺织品业和装饰用纺织品业,装饰用纺织品业一般又称为家纺也就是家用纺织品业,床行业是家纺的其中一个子行业。
床品是家纺的 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国家纺协会的分类:包括床品类;窗帘类;洗漱厨房纺织品类;家具类纺织类(靠垫、座垫)等。其中床品类别占据家纺行业第一位,产值占中国家纺业1/3以上,2004年达到1000亿人民币。
2006年产值在2500亿元左右,包括床单、被子、枕头等产品。在中国,床品业又称为寝装业,或者叫寝具业、卧具业及室内软装饰业。不过多数行业人士还是习惯使用家纺行业的大概念。
床品主要包括:枕芯、被褥、牀垫、枕套、被套等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床品品牌大都有自己的主打产品,而整体寝具的概念则是把各种牀上用品单间,组成为整套的卧室设计方案,方便客户的选择。相信越来越多的牀品从业者都会走向类似的经营轨道上来。
绸缎作为一种面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视为高贵、优雅的象征。华丽的外观使得其在室内装饰领域中备受推崇。其中,绸缎被面以其独特的光泽和柔软质感成为众多人群的选择。
绸缎被面是将绸缎面料用作被套面料,配以填充物和衬布来制成被子或棉被等物品。其特点主要如下:
1. 光泽度高
由于绸缎的质地或织法所决定,面料上的光泽度相对起其它面料更高。这样的特点让绸缎被面更容易与灰暗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夜晚被子的反光效应也会令人感到闪亮有趣。
2. 质感柔软
绸缎的软质触感使其成为被面面料的不二选择之一。这样的质感带给人们温馨舒适的触感,尤其在睡眠时期能够更好地保持身体的放松状态。
3. 透气性较差
尽管在生活中被单会选择更加具有透气性的面料,但是对于绸缎被面来说,其透气性却相对较差。这样的面料容易导致水分积存,引起身体不适,增加湿疹的发生几率。因此,宜在干燥环境下使用。
4. 易褶皱
绸缎的松软性使被面质感柔和、富有弹性。但是,这也使其容易产生褶皱并且难以恢复原状。如果长时间叠压或储藏不当,绸缎被面会出现皱纹甚至是变形。
5. 容易清洗
绸缎被面的清洗相对比较容易。初次使用前,只需要在温水中淋湿,晾干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如果需要清理,可以将其浸泡在温水中,并添加一些无刺激性的洗衣液来清洁。清洗后,经过晾干和定型处理,即可再次使用。
6. 使用性广泛
绸缎被套面料可用于多种床上用品,例如被子、枕头、地毯、窗帘等。同时,也可以为沙发、靠垫等室内装饰品提供更华丽的面局面。
正由于其特殊的面料特点,使得绸缎被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备受追捧。在当前的市场中,这一面料也逐渐成为了各大品牌被子的主流之一。无论是家居装饰还是日常生活,绸缎被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送寒衣节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十月为孟冬。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2023-08-15 14:09:46
2023-11-12 11:07:22
2023-11-16 16:24:38
2023-08-06 10:13:33
2023-07-30 19:32:20
2023-11-04 14: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