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18:56:06 | 起点排行榜
现如今,不少的车主在买车的时候都很喜欢上二手市场上溜一圈,因为在上面能够淘到不错的车型,而且就价格上来说,也能省下不少的钱。虽说二手车有众多的优势,但并不是每一个品牌都值得我们购买的,就像是下面我们说到的几个汽车品牌,连二手车贩都不愿意接手,一起来看看吧!
NO.1纳智捷这是一个来自于台湾省的汽车品牌,它也将自己定位一个合资汽车,在其旗下的车型配置都比较高,但是质量表现上却很一般,而且就算是二手车的价格也不便宜。后来整体因为纳智捷大7影响,销量更是低迷,所以许多的二手车贩也不愿意去碰这个车,毕竟新车销量还是会影响二手车市场的销量,那么对于我们这些车主自然也是少碰为好,不然买了新车之后根本换车就只能闲置了。NO.2观致汽车其实观致汽车整体质量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并且还是首个获得欧洲碰撞测试五星的国产汽车品牌。那为什么还是建议车主不要入手这个汽车品牌呢?说个实在的,那就是它的售后服务点太少,像是我们买车可不能只顾眼前,售后也同样重要,基于这一点就很麻烦了。而且它的品牌影响力也不高,销量也很一般,所以不少的二手车贩也不愿意碰。
NO.3华泰汽车华泰汽车其实是靠模仿起步的一个国产汽车品牌,以前也经历过辉煌的时期,不过在竞争力较大的环境之下,它还一直停在原地,连一点超越都没有,完全不能符合现在车主对于车的基本需求,所以没有购买的必要了。而且就据目前的消息说,华泰汽车这个品牌已经快进入破产的结局,大部分的生产基地都已经关闭,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售后就更为的艰难,那就更没有购买的必要。NO.4宝沃汽车的时候重新回归市场,虽说表面上它还是一个德国的汽车品牌,看起来似乎挺高大上的,但事实上,这就是一个国产的汽车品牌,综合的表现并没有达到德系车的要求,而且因为其定位的原因,导致价格也比较偏高,算得上是一个名不副实的汽车品牌了,后来也因为销量过低,价格降价挺快,也一点都不保值,所以也不建议车主们购买。
NO.5菲亚特汽车这是一个意大利的汽车品牌,当然这个品牌的车型还是有优势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操控性上的表现还不错。不过它的车型选择比较单一,又因为其品牌影响力的不足,导致没有了和其他品牌的竞争实力。就目前,这个品牌也将退出中国的市场,面对这样的惨淡结局的汽车品牌,也没有购买的意义。以上的这五个汽车品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被二手车贩不喜,我们要明白,连二手车贩都不喜的汽车品牌,那肯定是市场上的前景都不怎么样的,不管你是买二手车还是买新车,这些品牌都不值得考虑,不保值不说,驾驶体验上也不会太好。
各位点开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想必都是很高的颜值吧,我们真的是很有缘哦,小编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汽车资讯,如果对小编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么,有什么一些意见的话欢迎在下方积极评论哦,小编每条都会认真看的。那么本期的内容是:国内已经消失的合资汽车品牌,你还记得谁?!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吧!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上有众多品牌,每个品牌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当然,由于竞争力不足,许多品牌被迫退出国内市场,有些品牌甚至在漫长的历史中甚至完全消失了。今天,我将与您谈谈在中国表现出色但悄悄的汽车品牌不见了你还记得他们吗?
北京吉普车
1983年,北汽与美国汽车公司合资在中国成立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合资汽车品牌。当时生产的主要产品是BJ2020和第二代切诺基,后来被许多部队购买作为指定车辆。也就是说,从那时起,中国人在看到越野车时会称其为吉普车。吉普车不仅是品牌,而且是时代的象征.2008年,北汽与克莱斯勒终止了合作,北京吉普车也消失了。
标致广州
广州标致成立于1985年。从工厂成立到破产,只生产了一系列车型,即标志505。我小的时候,我家的两个邻居都拥有这辆车。他们是505型旅行车和505型轿车。我仍然有一些印象。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徽标505属于豪华车类别,但是由于更多的故障,昂贵的维修和较差的服务质量,广州标致在1997年亏损了29亿美元,最终未能逃脱离开中国的命运。
天津大发
相信大家都对天津大发的品牌很熟悉。甚至年轻人也一定听说过。在1990年代,北部的街道上有两种出租车。一个是相对高端的夏利。另一个是便宜的黄大发,大家都亲切地称其为“面条”。它不仅经济实惠,而且用途广泛,已成为国产微型货车的鼻祖。2002年,天津汽车一汽将其合并,大发汽车的使用寿命就此终结。
海南马自达
尽管仍然有海马汽车,但它已成为一个独立品牌,不再是海南马自达的合资品牌。海南马自达成立于1992年,推出了日本马自达的323轿车和MPV车型。最早的323轿车只能在海南省使用。后来,323继任车型Familia开启了整个中国市场,并在全国范围内广受欢迎。现在是马自达3的前身。2004年,马自达终止了与海南汽车的合作,选择了长安和一汽作为合作伙伴。
贵航云雀
1992年,贵州航空工业集团与富士重工合作,将斯巴鲁REX引入中国,并将其命名为“云雀”。虽然这辆车只配备了功率较弱的两缸544cc发动机,但它具有出色的操控性。起初,这辆车的质量很好。后来,由于Gui Airlines希望摆脱Subaru,因此它使用了本地提供的零件。结果,质量不够好,影响了斯巴鲁的声誉。最后,斯巴鲁对终止合作关系感到失望。
南京菲亚特
1999年,南京汽车与意大利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南京菲亚特。在21世纪初,它推出了三种型号:Palio,Siena和Weekend。事实上,菲亚特带来的车型采用了国外技术,已经淘汰了,加上营销失败,人气不高,消费者没有付费,这也使菲亚特失败了,现在我有一个周末旅行车我的房子,给我的感觉是底盘很坚固,但是油耗比较高。
三江雷诺起点排行榜
也许每个人都不熟悉这个品牌。这是雷诺与三江航天集团之间的合资企业。当时,它只推出了轻型商用车Tafic,所以每个人都不太了解它是正常的.Tafic以CDK方式生产,产能为15万辆,但该车仅售出4,000多辆在8年内。三江雷诺最终无法忍受严重损失并停产,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那时,雷诺从未与中国汽车公司建立合资企业。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3·15晚会中,有两个汽车品牌被点名,分别为英菲尼迪和福特。
英菲尼迪方面比较恶劣,车辆出现问题后,找到4S店里,却被要求签订保密协议,不能向媒体及通过其他手段发布相应问题,而且延保的时间从2年到20年不等,完全取决于车主的维权程度,如果维权担心事儿闹大了,4S店就会给予最高20年的延保。
而最终要的还是那张“保密协议”,本协议生效后,双方之间就协议的争议事宜(“本次事件”)视为全部解决完毕,乙方(车主)自愿放弃就本次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损失或损害。很显然,是为了掩盖事实。
而福特也是因为变速箱积水生锈所曝出问题。
然而问题繁多的特斯拉在今年315中并没有被点名……
往年只捶一个车企,今年历史第一次连捶两个车企,还都是
外国品牌,福特和英菲尼迪,之前我猜测会有一个自主品牌车企。福特和英菲尼迪都是近几年在国内一直在走下坡路的车企,销量都是一落千丈,几乎是在生死线上挣扎了,爆锤他们俩有没有点鞭尸的意思?
而且捶的问题是变速箱问题,还都是几年前的车型出现的老问题。
从最近的网络热度,我有几点疑问:
1.特斯拉频频刹车失灵为什么不捶?难道这个问题不严重吗?而且特斯拉死不承认自己有问题,一直把责任推给消费者。
2.为什么曝光的车型是好几年前的已经停售的车型了,福特翼搏自从2019款之后就没再出新车了,而且这款车早都停售了,所以曝光它的意义就很有限了。
3.曝光的英菲尼迪QX60车型为进口车型,本身就是售价偏高的毫无性价比的销量几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车型,所以曝光它的意义也就非常有限了。
4.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关心的是符合目前消费趋势的我们以后可能会买到的汽车的质量,比如目前火到爆炸的新能源行业巨头车企特斯拉,它到底安不安全,它的多起刹车失灵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车到底安不安全?这个问题到底能不能解决?我们到底要不要买?能不能买?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环保出行购买纯电动汽车,但特斯拉的目前这些疑问没人帮我们解答清楚,所以我们只能暂时不买。不管怎么样,我们也不会去买已经早都停售了的福特翼搏的,所以,315为啥不捶特斯拉?这样才更有现实意义啊。
长安福特变速箱生锈事件、英菲尼迪保密协议事件以及宝马4S店违法使用人脸识别事件。
据央视报道,万店掌、悠络客等公司违法向商家供应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事件,其中涉及正通汽车集团旗下的100多家4S店,全部使用了悠络客提供的人脸识别系统。
宝马4S店违法使用人脸识别系统,消费者进店后,就会识别用户的人脸并保存其人脸数据、性别、年龄、到店次数、到店事件等隐私信息。
英菲尼迪因保密协议被点名。据消费者反应,车辆出现问题后,找到4S店,竟然被要求签订保密协议,不能向媒体及通过其他手段发布相应问题。
根据晚会报道的信息显示,一位车主的英菲尼迪车型在高速路上突发失速现象,到4S店检修之后,4S店以质保到期为由要求车主自费更换变速箱。而更换变速箱的价格高达15万元,车主对此也是非常无奈,因为15万的价格还不如换车呢?
协议中同时还强调,本协议生效后,双方之间就协议的争议事宜(“本次事件”)视为全部解决完毕,乙方(车主)自愿放弃就本次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损失或损害。
“就像不平等条款一样”,英菲尼迪车主表示。目前涉事企业尚未发布官方声明。
作为一个豪华品牌,英菲尼迪理应在质量方面提高产品标准,此次登上3·15晚会,也给英菲尼迪敲响了警钟,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退出中国市场只会是时间问题。
“3·15晚会一年一次,但消费者维权一日复一日。”汽车行业,一直是消费者维权的重灾区。每一个投诉的背后,一定有着一个无奈、无助的消费者。
再说几句
作为大众消费品,汽车产品质量一直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每年都有不少车主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踏上艰难维权路。
一次晚会顶多曝出一两家车企,这还是危机公关没处理好的。曝出来的肯定是有问题,没曝出的不代表没问题。
树立一个好口碑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而毁掉一个品牌,有时可能只需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
特别声明:本篇材料参考于知乎,汽车之家,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3-10-11 19:03:11
2023-10-14 21:04:56
2023-10-15 01:43:17
2023-11-16 16:24:38
2024-03-23 10:30:30
2023-10-26 0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