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4 03:04:16 | 起点排行榜
由来:
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中国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
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如果说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那么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春节贴春联的中国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扩展资料:
对联的颜色又与当地民俗相关。普遍能够见到的就是红色,红色代表喜迎。在有些地方还有白色,黄色,紫色,绿色和蓝色等。白色在有些地方代表思念新逝的亲人。
庙宇一般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贴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始于五代十国,明代普及。
春联起源于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猛的怪兽,它时常作恶多端,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
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起点排行榜
起点排行榜(https://www.dressupstart.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国人过年贴春联的风俗是怎么形成的?的相关内容。
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写着"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因此,清代《燕京时岁记》中提到:"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期,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后蜀主孟昶命令学士章逊题写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被称为"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称为"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正式改称为"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一次,他经过一拍巧户人家,发现门上没有贴春联,便去询问,得知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这春联意蕴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名叫"年"。年住在山洞里,是山中的霸王。老虎、狮子、黑熊一看到它,便吓得逃命;山羊、猴子、野兔听到它的吼叫,便瘫倒在地。年在山上捕食动物,吃饱后便呼噜噜地躺在洞里睡大觉。每当严寒将尽、新春快来的时候,年便跑下山来,进村吃人。因此,人类也非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妈妈说一声"年来了",孩子就吓得不敢哭出声了。
那时候,有两个放牛的孩子,一个叫阿山,一个叫阿水,他们胆子很大。家里的人告诫他们:"山上有年,去不得呀!"但他们回答:"不怕!"阿山和阿水有策略,说:"我们背上弓和箭,年要是来了,就爬到树上射死它!"虽然几次上山都没有遇到年,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腊月三十日,黄昏时分,阿山和阿水赶着牛群回家,发现牛儿惊慌失措。他们发现了一只怪物,原来是一只年。年看到他们,反而害怕得逃跑了。阿山和阿水意识到年害怕响声、红色和火光。他们回到村里,告诉乡亲们这个发现,乡亲们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在村前燃起篝火,投入竹子,发出爆裂声。年跑下山,看到篝火和听到响声,便又转身逃跑。乡亲们平安无事地度过了一夜。第二天正月初一,乡亲们拿出红柑、花生米等食物一起庆祝,互相祝贺:"恭喜!"
从此,人们便把正月初一称为"过年"。每当这一天到来,家家户户都会贴红春联,燃放鞭炮,点亮红蜡烛,穿红衣服,以红色为吉利的象征。据说这些风俗都是当年抵御"年"的办法逐渐演变而来的。
2024-01-19 16:17:45
2024-03-02 09:37:13
2024-03-15 09:45:47
2024-03-15 08:21:57
2024-03-13 06:18:30
2024-03-13 05: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