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2 15:36:24 | 起点排行榜
No.1 壹
在中餐里,馄饨可能是称呼最多的一种食物,抄手、云吞、包面、清汤、扁肉、扁食、肉燕、乃至饺子,是各地对馄饨千奇百怪的叫法。
为什么一种简单的小吃,会在各地的文化语境中,发展出完全不同的滋味和多元化的表达?
事实上,小麦粉制作的面皮,天然就适合制作成包裹馅料的食物。它本身带有扎实的口感和生动的麦香,是一种蒸煮煎烤皆宜的主食;同时,面皮有一定的防水和防油性,能保持馅料的原汁原味;更重要的是,面皮导热慢、储热大,能让馅料更均匀缓慢地加热。
这些优点,并不止中国人发现。
在英语里,就有ravioli、dumplings等词。
各国人爱吃的馅料也千变万化,肉禽、鱼虾、蔬菜、香草、奶酪,甚至水果果酱,只有想不到,没有用不了。
一种世界性食物。
但中国人却给这种食物起了一个有趣的汉语名字:混沌。这是东方上古传说中,人们对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状态的形容词。
因为面皮包裹馅料的食物,在古人看来无眼无口,没有七窍,用混沌形容正合适。
依据汉字造字法,替换与食物有关的偏旁,就成了今天家喻户晓的馄饨。
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颜氏家训》里记载的一句话“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这句话透露出两条信息:最晚在南北朝时期,馄饨已经是广泛流行于汉族社会的食物;本着节省原料的目的,当时的面皮大多被擀成圆形,折叠起来包裹馅料,就变成了半圆形的“偃月”。
是的,就是饺子。
今天的安徽江苏北部、河南西部、山东东部、湖北北部的很多地方,都把猪肉馅儿的半月形饺子称为“馄饨”,把元宝形的馄饨称为“水饺”。
这种称谓上的混乱,源自于馄饨饺子同出一物的饮食变迁。
No.2 贰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食物上最直观的标志,就是把填肚子的“常食”和消遣用的“闲食”区分开来。
在经济文化空前发达的宋代,开封街头出现一种名为“角子”的小吃。人们用植物油把做得非常小巧的馄饨煎熟,或加入芋头粉煮成半透明后,当成零嘴出售。
为了滋味更好,面皮被擀得尽可能薄,馅料则加得尽可能多。从模样上来看,已经与今天皮薄馅丰、汤汁满溢的锅贴,或者小巧可爱的芋饺区别不大。
在淮扬地区,人们吃早茶的时候,有一味必点的小吃“饺面”。顾名思义,这是把饺子和面条煮在一起的食物,但端上来后,第一次吃到的人往往会非常诧异:这哪里是饺子,明明就是半透明面皮的馄饨嘛。
上海人素以寻找美食享受并热衷于自家本地口味的传承,而好吃的馄饨自然也是其食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上海市区,馄饨店随处可见,大小不一,但主要以“南北”两种风格为主。不同于北方的淡而不无聊的口味,上海的馄饨往往有着浓郁而鲜美的味道。
好吃的馄饨源自制作技巧,不同的馅料搭配以及对于馄饨皮的包裹方式。较为熟悉的品牌有“正宗长阳馄饨”和“大壶春馄饨”等。一道好的馄饨需要把握火候与足够的包裹能力,将糯而有弹性的外皮与馅料的口感征服所有顾客的味蕾。
在消费者之间,关于好吃的馄饨也有争议。“陕西面馆”的馄饨被誉为馄饨中的馄饨,常常午餐时需排队等待。无论您是追求经典的“虾肉馄饨”还是偏好川式“四川水饺”,在上海,寻找一道好吃的馄饨坐在路边馄饨摊旁反食无味的问题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最好吃的馄饨
馄饨是中国一道传统的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馄饨形状类似于意大利饺子,但它的成分完全不同。馄饨外皮柔韧,内馅鲜美可口。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山东、陕西等地,馄饨是家喻户晓的风味小吃。其中,山东的鲅鱼馄饨、陕西的羊肉水饺是最为有名的。起点排行榜
鲅鱼馄饨是山东的特色小吃之一,皮薄馅嫩,味道清鲜鲜美,入口即化。馅料选用新鲜鲅鱼,搭配黄花菜、香菜等食材,制作用心。食用时可以加点香醋、酱油、辣椒油等佐料,更能凸显鲅鱼馄饨的唇齿欲裂美味。
羊肉水饺是陕西人最喜欢的传统小吃之一,制作以筋道弹牙的面皮,内馅则以香气四溢、口感鲜美爽口的羊肉为主要食材。总体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吃的时候一般会沾上一些香油和辣子,更能激发出羊肉水饺的鲜香味道。
总之,馄饨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好吃的小吃之一。它不仅外观精美,制作原料也是经过用心精挑细选的新鲜食材。馄饨不仅可以顺着舌头滑下,还能把人们收获的爱意品尝到齿间。
2023-10-11 19:03:11
2023-10-14 21:04:56
2023-10-15 01:43:17
2024-03-23 10:30:30
2023-10-26 00:04:11
2024-03-15 15:46:47